您專屬的

健康風險管理暨預防醫學保養

中心

修復工程

作為系統預防醫學先行者,

我們獨創個人化修復工程!

修復工程適用範圍

[ 普遍症 ]

各種慢性疾病、腸胃道問題…

 

[ 男性常見 ]

攝護腺障礙、性功能…

 

[ 女性常見 ]

婦科、經期不順、更年前期、更年期症狀…

 

[ 銀髮族 ]

腦部退化(記憶力減退、動作協調問題等)、免疫力下降…

 

[ 應酬族 ]

肝臟功能保養、重金屬排毒…

 

[ 疑難症 ]

皮膚過敏、蕁痲疹、自體免疫疾病…

 

如果您有任何上述一般常見症狀,而且您已經嘗試過中藥、西藥,或者,您並不想依賴藥物控制,現在,您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

 

我們的預防醫學服務,整合了自然醫學、功能醫學、生活醫學等範疇,可以不用藥物的方式協助您找回健康!

 

相信自己,

信賴我們,

 

您需要的解決方案就在這裡等著您!

 

得到慢性食物過敏,您不會死,但您可能會生不如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許多人都有「偶爾頭痛、時而眼睛癢、皮膚癢、不時打個噴嚏、喉嚨經常有痰、每天早上鼻子一直包餃子」等症狀。。。

當心!您可能正在經歷慢性食物過敏反應!

大多數人可能不太在意這些小症狀,覺得這些反應還沒有造成太大困擾,或甚至已經習慣這些狀況了⋯⋯

其實,您的身體透過這些症狀正在向您示警:「有狀況!有狀況!SOS!」

王女士兒子,今年23歲,從小皮膚過敏,容易感冒,動不動就進小兒科拿藥,中西醫陪著他長大,至有記憶以來排便就沒有成型過,睡眠品質不佳整晩作夢,兩隻手肘及兩個內膝嚴重皮膚過敏,才23歲頭頂已然一堆白髮⋯已經在中西醫看了20多年,後來採用了自然醫學的建議方案終於獲得改善!

想知道是怎麼修復好的嗎?其實一點都不難喔!歡迎您線上留言深入了解!

去年9月的某一天起,陳小姐開始夜夜失眠(在那之前都可以熟睡到天亮,不曾有過睡眠上的困擾),且早上起床坐在化妝台前,兩支手臂竟然盜汗(冷汗),失眠的夜晚,背部流汗,忽冷忽熱,兩周後情緒開始低落⋯⋯

陳小姐知道自己進入更年期了!

事前全無徵兆,沒有任何預警,可謂毫無準備。。。陳小姐有去醫院就診,結果醫師不到五分鐘就把她打發了,開了安眠藥、肌肉放鬆劑、合成黃體素讓她服用,陳小姐知道安眠藥吃了就很難停下來,而且無法真正改善更年期症狀。

後來陳小姐選擇了「自然醫學」的解決方案,因為她。。。

不想吃藥!


陳小姐先是做了功能醫學檢測,清楚看到體內的腦下垂體荷爾蒙、腦神經內荷爾蒙、雌激素、雄激素,腎上腺素及壓力荷爾蒙的狀況。「天啊!這項檢驗把我體內荷爾蒙失調的狀態分析得如此透徹」,陳小姐讚嘆道!

我們想要跟您分享的重點是:「症狀治療絕對不是好方法,找出身體失衡問題的原因,才能根本解決更年期症狀。」

女人一定會遇到更年期,但。。。絶對不是消極接受它,時間過了就好⋯因為如果漠視更年期的調理跟保養,未來我們仍然要面對「肥胖、骨質疏鬆、失眠、情緒不佳(其實是荷爾蒙作祟)、心血管疾病、乳癌風險」等問題。

所以,真的不能不好好重視更年期症狀喔!想知道要怎麼處理好更年期問題嗎?其實一點都不難喔!歡迎您線上留言深入了解!

葉小姐近幾年體重增加了15Kg,身體容易疲倦,長期失眠,且鼻咽喉皆有過敏現象。

透過朋友介紹來進行自然醫學諮詢,並接受建議做了功能醫學檢測,結果發現身體有嚴重的慢性食物過敏症自體免疫引發的甲狀腺炎。

在經過約90分鐘的諮詢後,發現葉小姐前幾年都是掛內分泌科在醫院處理甲狀腺機能問題,但是透過功能醫學檢驗及自然醫學諮詢後,了解到她身體的問題其實是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的一連串的身體失衡現象,而非甲狀腺機能異常所引起。可是當葉小姐選擇到內分泌科就診時,醫院便將她當成甲狀腺問題來處理了。。。結果便是延誤病情一途!

想想真讓人無奈,現在的病患自己需要具備足夠的醫療知識,需要自備判斷掛對科別的專業醫療知識,才能不誤導自己掛錯科別。一旦看錯科,就會吃下不需要的藥物⋯而這些藥物對身體產生的副作用及傷害,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得多!

台灣的醫療分科太細,家庭醫師的專業又沒有獲得發揮,每個人生病了要依症狀來自己掛診,現在的醫療現場又是看診坐下不到3分鐘,醫生已經把藥開好了!!!

我們想問:失眠問題,難道就用安眠藥及肌肉放鬆劑來處理嗎?難道不該找出失眠的真正原因嗎?

大家都說:對症下藥!對症下藥!可是卻誤解了對症下藥,並不是對「症狀」下藥,而是對造成症狀的原因下藥才對!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急著下藥,而是把生病原因找出來!

治病如果只是對「症狀」下藥,那豈不是太簡單了嗎?

您也有類似困擾,想知道是怎麼修復好的嗎?其實一點都不難喔!歡迎您線上留言深入了解!

今天我們以一個實際個案來談談「省電模式」這個概念!讓大家知道,一旦身體進入省電模式,身體由於能耗降低,對食物需求也跟著降低,自然吃不下,也就吃不多,而少吃不僅不會變瘦,還越來越胖,因為身體本能地降低基礎代謝率,且還會想辦法多存點熱量起來,感覺就像在準備「過冬」!從身體的角度來看,省電模式是一種應變反應,不該是常態,也不能是常態,因為它不利健康!

年度會員李經理的爸爸(81歲),六月初來到覓齡纖境,在進行完健康風險評估後,便開始為期一年的健康修復工程。量體重發現李爸爸的體脂肪居然高達36.5%,腰圍指數110cm。李爸爸說他近來早餐喝初乳牛奶(配報紙),中午半碗飯配兩片肉及一小碗蔬菜,晚餐也差不多跟中午的量一樣,結果這幾個月胖了近7~8公斤,肚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走路很辛苦!自己還開玩笑說:終於體會到太太懷孕挺著肚子10個月的辛苦了。

「不吃也胖,吃少也不會瘦」這就表示身體已經進入「省電模式」了(如果您也有此困擾,您該小心注意了!),縱使吃更少也不會瘦,身體非常聰明,當身體感覺不健康狀態時,便會啟動省電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基礎代謝率下降」。

基礎代謝率(BMR是這樣測的:空腹12小時、睡飽8小時,之後清醒躺在黑暗中完全不活動8個小時,推估期間身體燒掉的熱量,就叫做基礎代謝率。此時所用掉的熱量旨在維持基本生命運作:包括保持體溫、內臟的運作,和生理組織的維修。內臟指的是腸道、肝臟、腎臟、心臟、腦筋…等;身體維修則涵蓋有修復、解毒、再生等方面。

從演化觀點來看,其實動物必須精瘦!「胖的獅子,捕不到羚羊;胖的羚羊,逃不過獅子!」然而,所有的動物從不節食,從來就是吃到撐為止,卻還能精瘦,就是有一個調節工具,叫做基礎代謝。

那為何吃得少,還越發虛胖呢?事實是身體一旦感測到不健康狀態,就會極力保留能量,以因應身體各部門運作、修復所需的能耗需求。

身體不健康的狀態,指的可以是外傷、骨折、營養不良、身體生化功能不足、慢性疲勞、生病、老化…等,身體需要保留熱量,因而進入一種「省電」的模式。

如果此時,為了減重過份減少食物攝取(營養補充),於是身體感到熱量和必要養份來源有問題,會進一步為了減少能量消耗,將基礎代謝率壓得更低。這樣會進一步導致內臟運作不足,身體更不健康,從而又關掉更多內臟運作。越減越胖,並讓健康掉入惡性循環

舉個實際的例子,就不難理解了,在電影「阿波羅十三號」中,為了讓太空人有足夠電力可以返回地球,要求把太空艙內不需要運作的電子設備通通關掉,就是為了要把電無所不用其極地擠出來,留待重要時刻可以夠用,就是類似的道理。

這正是許多中老年人遇到的「減重困境、健康陷阱」!要突破這個困境,就必須要積極協助身體好好恢復正常的新陳代謝運作,否則就是放任自己身體天天開啟「省電模式」,上演「吹熄燈號」而不自知。溫水煮青蛙,許多中老年人的健康就是這麼一點一滴被放任流失(功能退化)。。。直到某天,身體某個系統、某個器官,終於無法負荷、無力支撐,然後就全面崩潰。。。進入致命的當機模式

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們感嘆,前一天這人還好好的,怎麼隔一天人就倒下了。。。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身體問題往往都是被人們長期忽視所累積下來的,事出必有因,絕不是毫無原因,與其事後懊悔,不如重視平日的預防工作。

預防工作就是一場拔河!是繼續省電模式(老化、退化加速)終至當機,還是重返正常模式(老化、退化減速),對於中老年族群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課題,透過預防醫學中的自然醫學,我們可以協助您在這場拔河佔上風,讓您重返正常模式,該吃吃該喝喝,跟年輕時一樣!

關於胃食道逆流您應該知道的二三事:

  • 原因未必是胃酸過多!至少還有胃酸不足、膽汁逆流這兩個原因。原因不同處理方式當然也不一樣。但是,醫院基本都把它當成胃酸過多來處置,因此常態性開立胃酸抑制劑來給患者吃。如果要使用藥物控制,也要先確認原因,如果原因是胃酸不足、膽汁逆流,那使用胃酸抑制劑根本是背道而馳

  • 胃酸不足導致胃食道逆流的比例更大。胃酸分泌與賁門閉合功能有直接關連,而胃酸分泌不足和賁門鬆弛,又與身體老化相關,是老化的現象之一。
  • 胃酸有抑制細菌的作用,長期使用胃酸抑制劑導致胃酸不足,會造成腸胃道細菌過度繁殖,因而衍生更多腸胃道問題,如CDI症狀(腹瀉、發燒、絞痛等。CDI嚴重程度,可能致命)。
  • 某些胃酸抑制劑所含成分會導致大腦認知功能下降、骨質疏鬆,嚴重者甚至引發過早死亡等問題。
  • 2019年發現胃酸抑制劑成分(Ranitidine, or Zantac。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台灣就使用了超過8,000萬顆。)有致癌風險,美國FDA已經勒令全面下架相關藥品。台灣衛福部2020/07/30公告含ranitidine成分藥品自109年8月1日起暫停於國內供應、銷售或使用」。

台灣一年服用超過8000萬顆(約人口數3.5倍)

 

  • 除了生理老化因素,胃食道逆流與諸多外在因素也有關。例如:家族病史、飲食不當、食物過敏原、體重過重、懷孕、壓力、腰部衣著過緊、吸菸、環境毒素、服用特定藥物(尤其是免疫抑制劑類)等。
  • 男性患有胃食道逆流比例高於女性

關於帶狀皰疹您應該知道的二三事:

  • 在台灣帶狀皰疹又常稱為皮蛇。是因為帶狀皰疹病毒發作時,會在身上出現一長串的紅斑、水泡,看起來有點像是蛇的樣子,大多只會出現在身體的某半邊。
  • 帶狀皰疹的發生和水痘病毒有關,得過一次水痘後,水痘病毒並不會在體內消失,而是會潛伏進體內的神經節內,潛伏期可長達數十年之久,直到有天你的免疫力下降時,帶狀皰疹就會發作
  • 帶狀皰疹不是一開始發作就出現所有典型症狀,許多人帶狀皰疹剛發作時,常常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隨著受感染的神經位置不同,疼痛部位也會不同,例如:腹痛、頭痛、腰痛等等,醫師一開始診斷的方向不一定都能正確(初期確診困難),需要靠抽血及後續的追蹤才能確診。
  • 帶狀皰疹發病後72 小時是的黃金治療期。若有前兆,建議立刻前往就診,並抽血檢測體內是否有帶狀皰疹病毒 IgM 抗體。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避免發生最難纏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機率。

  • 研究顯示帶狀皰疹可能會導致中風。需注意若帶狀皰疹出現在眼睛三叉神經附近,中風的機率比平常人高達2~3倍。
  • 有水泡時,盡量不要把水泡弄破,需要保持患部清潔,以防細菌感染。若水泡破了,可拿乾淨紗布覆蓋,並儘速就醫處理,患部切勿碰水
  • 就算痊癒後也可能留下嚴重後遺症,除顏面神經麻痺、聽覺障礙、併發角膜炎外,也有很大機率可能為神經痛所苦
  • 帶狀皰疹發生率會隨年齡增高。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曾經患過水痘、身體免疫力不良、過度疲勞、外傷、手術、接受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等都是可能誘發帶狀皰疹的因素。最近20~30歲發病的人有增加的趨勢,這可能跟年輕人普遍生活習慣不良、常熬夜、加上不愛運動,長時間累積下來,導致免疫力下降,進而引發帶狀皰疹
  • 帶狀皰疹神經痛和一般的發炎疼痛不同,使用一般的消炎止痛藥並無法消除疼痛感,主要原因是帶狀皰疹產生中樞神經敏感化神經傳導迴路異常所致。
  • 帶狀皰疹的發作可說是「免疫力的警訊」。平時就應該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少吃刺激性食物,適當的運動,從生活作息、飲食等方面著手增強免疫力。
  • 食物方面可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及顏色豐富的藍莓、紅石榴、櫻桃、葡萄等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
  • 尋求專業建議補充身體不足營養素(綜合維生素B群、維生素C及鋅等),除可以增加抵抗力,也能幫助神經修復。
  • 帶狀皰疹疫苗,50歲以上可施打,此疫苗可以預防帶狀皰疹以及降低神經痛的發生,但還是要有一個觀念,打了疫苗還是會有感染的機率,疫苗不是萬能的,增強免疫才是最重要的
  • 帶狀疱疹具有傳染性,若是照顧者本身沒有感染過水痘或是注射過水痘疫苗,需要特別做好防護措施,以免感染。
  • 若不幸感染,一般醫院處置往往長達數月至半年、一年以上。建議透過自然醫學處置可縮短病程至數周以內。自然醫學殺病毒的同時,還會補充可以提高免疫力的高劑量營養素,能更好達到殺死病毒的效果,故能縮短病程,讓身體傷害最低,恢復最快。這才是最符合患者利益的處置方式。
  • 建立處理帶狀皰疹的正確認知:急性期先殺病毒,再修復神經。請注意!藥物可以殺病毒,但是無法修復神經!想要進一步了解處置方式,請與我們聯繫。

關於流感疫苗您應該知道的二三事:

  • 疫苗的原理是利用人體免疫系統具有辨識敵我的能力,進而消滅不處於人體該有的外來物質,例如病毒、細菌,而接種疫苗可以讓身體預先提升對病原的認識及防範,引起人體自然防禦的機制。

  • 流感的傳染途徑是由飛沫及接觸而傳播,潛伏期平均約2天,在症狀出現的前一天到症狀出現後的7天都有傳染能力,因此防範上較困難。

  • 流感疫苗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到2天內自然恢復。

  • 流感疫苗有效期,大概5個月就會消失,加上流感病毒株每年都會突變,因此不是打了流感疫苗就一定不會得到流感,更不是打一次流感疫苗就可以保障終生不得流感。鑑於這個原因,不贊成施打流感疫苗的聲音一直都有人主張,且有越來越多人對施打流感疫苗的作法存在疑慮

  • 想知道當年度的流感疫苗效果如何,可以觀察上半年南半球的流感傳播狀況,便可知一二,因為南半球在上半年率先施打當年度的流感疫苗。

  • 接種流感疫苗後並不是能百分之百預防,大約只有達到60%~70%的防護,甚至隨著年齡增加流感疫苗所能提供的防護力可能會減少。因此,勤洗手、少去人潮壅擠的公共場合,保持適當運動及均衡飲食,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才是保護自己的不二法門

  • 國外研究顯示,對雞蛋過敏的人也是可以注射流感疫苗,若是擔心有過敏反應,可於接種後觀察30分鐘,若確定無不適在離開施打疫苗的場所。

  • 流感疫苗中含有汞,以作為疫苗的保存劑,預防微生物在疫苗貯藏和使用過程中生長,目前依規定疫苗的汞含量都必須在安全核准的範圍內。即便如此,仍然有為數不少的人對疫苗中的汞含量抱持疑慮,因而不主張施打流感疫苗,建議您在施打前應該慎重考慮。

  • 對疫苗成分過敏者、過去接種曾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出生未滿六個月之新生兒、有發燒及感冒情形及重症者,均不建議施打流感疫苗。

  • 施打流感疫苗,導致帶狀皰疹的案例不算少數,可謂層出不窮,若是體內帶有水痘病毒,有可能會導致施打流感疫苗後引發帶狀皰疹,建議施打前慎重考慮。

  • 流感疫苗雖然可能可以預防流感,但是平常對身體免疫系統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有人曾經說,世界上其實只有一種病,就是「免疫力不足病」,也許有點戲謔,但也不全無道理。建議透過自然醫學了解自己的身體系統,並補充身體缺乏的營養素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免疫力強病毒自然就難以入侵,強大的免疫力永遠是保護自己的第一道防線。

關於薑黃 vs 薑黃素您應該知道的二三事:

  • 薑黃不等於薑黃素!一般市售的薑黃粉,實際上薑黃素含量約只有2%~6%不等。
  • 薑黃粉只是把薑黃研磨成粉末狀,主要用於食物調味。(注意!有心人可能把薑黃粉以膠囊包裝後再出售,魚目混珠成高級保健品,千萬小心!)
  • 薑黃必須經過萃取、提煉、分離、調整化學結構式等流程,最終產生薑黃素,主要應用於營養品,且又區分為專業級與一般消費級,差異甚大。
  • 薑黃粉即使服用再多(或吃再多薑黃)也無法完全補充身體所需。薑黃素透過特殊技術處理,提高生物利用率,不溶於水,為親脂性物質,代謝速度快,能被身體很好吸收利用。
  • 市售薑黃粉中的薑黃素含量差距十分大(可達六倍之多)。不同顏色薑黃粉所含的薑黃素含量也不同,製造過程中為了讓顏色接近,會使用多種薑黃粉混和,甚至添加食用色素,故不建議以薑黃粉顏色來區分其中的薑黃素含量多寡。
  • 市售薑黃粉有重金屬含量疑慮,顏色過於鮮豔的薑黃粉可能是添加了色素或其他化學物質,務必謹慎!

覓齡纖境小叮嚀:

現今人們對營養補充的認知已經能漸漸跳脫「食療」、「食補」的固有思維框架了,這可以視為現代生活的一種進步!日新月異的萃取技術,確實為現代人提供了從前人們所無法取得的營養補充品,尤其是「專業級的效率型營養補充品」。

善加利用確實能協助改善諸多亞健康問題(將疾病的胚芽扼殺於幼苗時期),避免許多慢性疾病的產生與發展。故「專業級營養補充」被視為預防醫學領域相當重要的一環(殺手級應用)。

需要注意的是,專業級營養品的使用本身是一個專門學科,需要分子生物學相關領域知識(一般大眾相對比較不熟悉),其專業性遠高於傳統營養學,完全不亞於傳統醫藥學(當然更絕非一般大眾可以效法神農氏精神輕易實驗自學的)。

有鑑於此,關於補充專業級薑黃素,確實是一種很具效率的方式,但使用前建議經由專業諮詢(非一般營養門診諮詢),透過整體評估後做出綜合性考量再建議使用,這樣才能讓營養補充發揮最大效益,達到可預期的最佳成效

食療法(或食補)真的可行嗎?

 

 

常常有人詢問:補充營養素跟食療法(或食補)有什麼差別?

簡單來說,差別在於,營養素透過科技萃取技術(提煉、分離、調整化學結構式等流程),可以讓身體達到高效吸收,讓細胞馬上充分利用。

而從飲食攝取,主要還是受限於攝取量(不足)。舉例:吃一顆高單位維生素C,足以抵過吃幾十顆檸檬(甚至更多),更別說還有其他眾多維生素也要攝取,您真的認為有辦法靠食療、食補把身體全部所需吃足、吃夠嗎?

再者,還需要考慮個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弱化),這些都是導致身體長期無法獲取足量營養素(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療、食補,其實是古代人的唯一辦法(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身為現代人,我們現在擁有更高效率的選擇來為身體進行「專業營養補給」,其實我們真的不再需要仿效古人,進行效率相對比較低下的食療(或食補)了!

幸好!現今人們對營養補充的認知已經能漸漸跳脫「食療」、「食補」的固有思維框架了,這可以視為現代生活的一種進步!

日新月異的萃取技術,確實為現代人提供了從前人們所無法取得的營養補充品,尤其是「專業級的效率型營養補充品(非一般消費性保健品)」。

若善加利用確實能協助改善諸多亞健康問題(將疾病的胚芽扼殺於幼苗時期),避免許多慢性疾病的產生與發展。故「專業級營養補充」被視為預防醫學領域相當重要的一環(殺手級應用)。

需要注意的是,專業級營養品的使用本身是一個專門學科,需要分子生物學相關領域知識(一般大眾相對比較不熟悉),其專業性遠高於傳統營養學,完全不亞於傳統醫藥學(當然更絕非一般大眾可以效法神農嚐百草精神輕易實驗自學的)。

 

 

有鑑於此,關於補充專業級營養素,確實是一種很具效率的方式,但使用前建議經由專業諮詢(非一般營養門診諮詢),透過整體評估後做出綜合性考量再建議使用,這樣才能讓營養補充發揮最大效益,達到可預期的最佳成效。

特別說明:

千萬別誤會,這篇文章並非主張營養素可以取代飲食。保持適度、正常、規律的飲食習慣,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營養素的存在是用來補充飲食上的攝取不足(畢竟,現代人大多數都是熱量過剩,但營養不足,因此身體才會有諸多的慢性症狀)!

預防醫學是「有遠見」的醫學


抗老化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您想遇見十年後健康的自己嗎?
今天起,請正視您身體上的每個問題,無論大小!

有句話說得好:
一個健康的人,可以有100個夢想;
一個失去健康的人,只有一個夢想。。。就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