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
健康的照妖鏡
皮膚病,可能不是皮膚病!皮膚,是您健康的一面鏡子!
您的皮膚可能有話要說!它可能已經跟您說了些事情,只是不知道您有沒有聽懂?有沒有看懂?
皮膚約占體重的15%,它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關於皮膚底下發生的情況,它可以提供許多線索!我們一定要學會聽懂跟看懂!
皮膚有許多功能,卻常常被忽略,例如它像是防曬霜一樣(替身體擋了紫外線)、它也是抵抗細菌的第一道屏障,同時還是維生素D的儲藏室,更是調節體溫的嚴密裝備。
通過身體最大的器官~皮膚,我們便可以了解到身體組織的真實狀況。因此,不要僅從美觀角度來看待您的皮膚,而應將它視為能反映您身體健康狀況的一面照妖鏡!
腸道、血液、荷爾蒙,甚至心臟疾病,都可能首先以皮疹的形式出現在皮膚上~這些皮膚症狀可能就是身體病變初期的重要警訊!
腎臟病
皮膚警報
腎臟疾病早期,皮膚上或許可能不太會出現顯著變化。
但是,隨著病程推進,皮膚可能漸漸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
- 極度乾燥:皮膚會變得非常乾燥、粗糙、出現鱗屑狀,可能會有緊繃感且容易裂開,甚至長出魚狀鱗片等。這些現象在終末期患者中尤其常見。
- 皮膚發癢:這是晚期腎病的常見癥狀。發癢的程度甚至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患者皮膚可能會一直(或大部分時間)發癢,發癢範圍會從局部,蔓延到身體的大部分。
- 出現抓痕:經常抓癢會導致皮膚生硬、出血、潰爛,或變厚變硬成為牛皮癬(慢性濕疹的一種表現),或形成又硬又癢的腫塊(瘙癢結節)
- 顏色改變:當腎臟不再正常發揮功能時,毒素會在體內積聚,導致皮膚顏色改變。皮膚可能呈現以下顏色:如蒼白、灰色、淡黃色。皮膚也可能會變暗沈、變黃、變厚,長出腫塊和深紋,或長出看起來像白頭粉刺的囊腫和斑點。
- 指甲變化:腎臟疾病會影響手指甲、腳趾甲的外觀。晚期腎臟病患者可能會出現腫脹的手指甲上有一半白色、一半紅色的情形,或指甲上出現白色條狀線(梅爾克氏線)等。
- 出現腫脹:腎臟原本會清除體內多餘的液體和鹽分。當腎臟功能無法正常發揮時,液體和鹽分就會在體內堆積導致出現腫脹,腫脹的地方可能出現在腿、腳、腳踝、手、臉部等處。
結語
皮膚,作為身體最大最明顯的器官,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提出警告!問題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看懂皮膚在跟我們說什麼?面對比從前更多更複雜的非傳染性疾病,現代人應該時時刻刻保持警覺:皮膚是否正在向你示警?透過皮膚質地、顏色的任何變化,以及皮膚上是否出現不尋常的標誌、圖案(紋路)等,可能都在暗示你皮膚底下(身體內部)正在發生一些不該發生,且會影響甚至危害健康的事情!
在意自己健康的現代人,千萬別輕忽皮膚問題,否則可能導致釀成「大意失荊州」的健康悲劇!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積極預防,是不生病的唯一途徑,沒有之一!
生活醫學,
讓您的生活充滿健康優勢!
透過「生活醫學」,
學習「健康工程」,
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健康工程師!
健康工程師,
健康一輩子!
您今天,預防了嗎?
健康小叮嚀:
生活醫學~最頂級的預防醫學
一起為您的健康加油!
「從皮膚看見」系列文章:
皮膚,您健康的一面鏡子
您該知道的健康二三事:從皮膚看見三高
您該知道的健康二三事:從皮膚看見甲狀腺疾病
您該知道的健康二三事:從皮膚看見腎臟病
您該知道的健康二三事:從皮膚看見糖尿病
您該知道的健康二三事:從皮膚看見心臟病
延伸閱讀:
認識生活醫學
無疾而終~人生最完美的終局
健康工程學~讓您成為自己的健康工程師
何謂生活醫學?
生活醫學的主張,就是「在生活中把症狀化解於無形,使疾病不能成形」。。。預防疾病生成(將病根扼殺於搖籃之中)。。。因此人自然相對健康,不需要與醫藥為伍,可以真真正正享受生活!簡單說,也就是「在享受生活的同時,順便把身體健康照顧好」!現代人比從前的人健康問題更多,主要與現代人複雜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生活醫學的範疇涵蓋了「飲食、睡眠、活動、各種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等等,把這些生活面向都做正確、做到位了,人自然也就健康了!這就是生活醫學的基本概念!
無疾而終~人生最完美的終局!
讓「系統預防醫學」的「健康風險管理」助您實現健康人生的終極願望~無疾而終!
系統預防醫學
助您解決問題
後疫情時代,健康更刻不容緩!尤其接受過疫苗施打的族群,未來面對疫苗在身體內帶來的不確定風險,更是需要謹慎再謹慎!別讓你的免疫系統成為壓垮健康的稻草!
如果您的身體正在經歷某些狀況,而又找不出真正的具體原因!吃藥或可一時治標,但卻不知道得吃下多少藥?對身體又會造成多少傷害?
與其吃藥治標,不如透過全人醫學(系統預防醫學)的方式,來為您找出真正原因,從根本上加以消除病因,方才是有益於身體長遠健康的解決之道!
系統預防醫學(全人醫學)的方法,可以幫助您早日解決問題,讓身體恢復正常運作!為您重新贏回(迎回)健康!
無疾而終~人生最完美的終局!讓「系統預防醫學」的「健康風險管理」助您實現健康人生的終極願望~無疾而終!
預約十年後健康自己
讓想健康的您更健康
您專屬的
健康風險管理暨預防醫學保養
中心